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财气旺网 - 财气网 (https://www.caiqiwang.com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营销 > 经营推广 > 正文

绝对控制的数据与匮乏到死的创意

发布时间:2022-11-19 16:31:49 所属栏目:经营推广 来源:转载
导读: 入口的每一分食物,他都需要用电子秤测量,并且每天将自己肌肉、脂肪的检测结果上报给团队来分析。曾经你我谁都可以从他的个人网站上找到定期公布的静息心率、最高心率、乳酸值等——这是阿

入口的每一分食物,他都需要用电子秤测量,并且每天将自己肌肉、脂肪的检测结果上报给团队来分析。曾经你我谁都可以从他的个人网站上找到定期公布的静息心率、最高心率、乳酸值等——这是阿姆斯特朗的A面,在自行车运动这个需要绝对控制领域内最有控制力的人,他曾连续七届拿下环法冠军。

但是当大家惊讶于他“钢铁一样的意志和非比常人的耐心”时,他觉得自己“毫无乐趣只有痛苦”。测量无趣乏味,食物于他只是一串一串数字和一个名字“碳水化合物”。直到最后被终身禁赛,剥夺成绩,他的B面是不后悔,“没有禁药,就不可能赢得自行车界最大的比赛,如果重来,我依旧会如此。”

朋友圈、微博上刷到一张张红彤彤的电影营销“战报”(宣传总结海报)时,无数次会让我想起来阿姆斯特朗的故事,“绝对控制的身体与失控的人生”。

有了大数据支持的电影,精准化营销做的越来越好了,出品方、艺人们、院线……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皆大欢喜?不不,唯独隔壁老王觉得不太好,“内娱电影营销市场,太久没有看到让大家叫绝的出圈的电影营销案例了。”

大概这应该叫,电影营销的AB面:绝对控制的数据与匮乏到死的创意。

上一次的营销经典是《你好,李焕英》,2021年;再上一次是《啥是佩奇》?2019年……再上一次,难不成是2011年的《失恋33天》?

老王遗憾痛惜的是,电影营销的AB面如此分裂。

一方面,电影营销基本上都是唯热搜是从,接一个推广案子,热搜多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;而视频平台或娱乐营销机构的宣推工作人员,身上都背着登多少次热搜的硬性KPI。热搜成了“技术活”,并是衡量营销成败的唯一指标。几乎所有影视剧发“战报”(宣传总结海报),热搜占据最多版面。真正有创意的电视剧营销案例,很难得到执行;即便有想法,最终也要落到一个点上——能不能上热搜。

另一方面,这无疑限制了国内影视综营销的想象力和创造性。战报上赫然的数据能够代替文化价值层面的影响力吗?况且,对于营销人来说,创意营销内容本身就应该是一个成功的独立作品,而非刷数据造声势的“熟练工”。

A面:绝对控制的精准化营销

|只有20多岁,观众永远年轻

从业近20年后,计算机出身的安玉刚还在研究让自己受益匪浅的一门课《统计学》。十年前,初入营销场域的安玉刚听到的话是,电影是属于80后的。后来大家说电影是90后的。但他研究淘票票和猫眼等后台的购票数据——这是相对最接近用户购买行为的研究,也是对用户最真实的画像还原。

安玉刚最后发现,“大部分电影的主流观影人群永远都是20多岁。无论电影怎么升级制作,营销怎么出花儿,总有人正年轻,观众永远年轻。”

新浪娱乐发布的《2021微博娱乐白皮书———电影篇》可知,在2021年微博电影兴趣用户中, 95及00后用户占比为53. 4%,猫眼研究所发布的《2021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》中, 2021年95后与00后的电影观众分别占所有电影观众的26%与19%,加起来达45%。

无疑,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。

但42岁的营销大佬,影行天下总经理安玉刚琢磨的是,2004年出生的年轻人们,为什么会去看《金刚》《海王》《神奇动物在哪里》?从小在电影环境里长大的他们,有一套自己的电影审美和电影语言;在抖音、B站和小红书,他们也有一套自己的视频语言。

以光线传媒每年固定产出的爱情片来看,片名可能开始已经长到从业者都记不住,但这不妨碍好卖啊。比如今年的五一档爆款《我真的讨厌异地恋》,安玉刚分析原因,“片名信息直给,戳到痛点,感同身受。”

2016年《惊天魔盗团2》的首映活动上,坐在前两排的几乎清一色是拿着手机现场直播的网络主播达人。6年前的安玉刚就敏感确信,“直播”是当时年轻人更喜欢的方式。至于主演“绿巨人”来京的安排,他给他复刻了一套年轻人的生活方式,坐地铁、撸串儿、吃火锅,投年轻人所好的方式,让绿巨人在年轻人的社交网络火了一把。

《惊天魔盗团2》上映时,安玉刚没有像好莱坞大片的惯常一样把钱砸在广告上做最大覆盖,而是利用大数据,只抓年轻人喜欢的新媒体。“网易云音乐、咪咕音乐、时尚公众号、星座公众号、有道词典等等覆盖年轻人衣食住行生活的大量APP,只要打开就能看到我们。”因为年轻人喜欢的周杰伦才是这部电影在中国的大卖点。

都说00后是来整顿职场的,他们辞职的理由可以是“看老板不爽了”。其实不论对待工作与公司,对于他们消费的电子产品、衣物或者电影之类文化产品,年轻人的心态都是不同的。

现在看来,也许00后不仅是来整顿职场的,也整顿了电影营销。

换言之,年轻人在哪里,电影营销就应该在哪里。“如果想把电影卖给这一代人,就得用他们的方式去卖。”对于年轻人来说,微博已经式微,今日电影营销的主阵地已经是短视频平台。

但是,只定位年轻人是远远不够的。

|抓住那些标签为“宝马奔驰加奥迪”的用户

今天的营销,在起步早的微博、增量快的抖快、不掉队的B站小红书,这几大营销兵家必争的流量池里,大家依旧会打足全套组合拳,把电影营销的规定动作通铺一轮。

只是,或许对于观众来说,都做一遍等于都没有做。

于是着力粉丝和观众KPI的电影营销,空有十几年前情绪营销的套路复制,内容已经不再有趣,也难寻创意。

营销只剩锅与祸了吗?不尽然。安玉刚不吝分享,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屡试不爽的营销方法论:利用大数据对观众的精准定位与抓取。

怎么讲?安玉刚举了一个例子。

3个亿算爱情片的好成绩了,这约等于1000万观众。而1000万在日活六个亿的抖音平台,不过是一个小数字。传统的营销逻辑是让1亿人知晓,5000万人关注,最后1000万转化为购买里走进电影院。但是营销预算只有1200万-1500万的爱情片,怎么可能大面积引起1亿人的注意?那不如就用仅有的一千多万预算去精准的找到这1000万观众。

安玉刚把精准定位找到3亿票房爱情片的1000万观众比作“相亲”:“需要多次触发,才能实现牵(买)手(票)。”

初见面一看,打扮的仪表堂堂,彼此不反感嫌弃;再见面开始讲自己的故事,对方一听,这人还挺有责任感或内涵,留下好印象。第三次见面,就有意进一步考察了,观众也有购买动力实现买票走进电影院的行为了。

但是,第一次就能准确“相亲”到携手对象吗?不能。一开始也并不能精准到1000万观众,但可以用大数据寻找到3000万潜在观众。

过去五年,影行天下负责了多部好莱坞大片的营销。《哥斯拉大战金刚》(2021年)、《信条》(2020年)、《哥斯拉2怪兽之王》(2019年)、《海王》《碟中谍6》、《狂暴巨兽》《金刚:骷髅岛》(2018年)、《生化危机:终章》《蜘蛛侠:英雄归来》(2017年)。

怎么找到这些大片的观众?安玉刚分析:虽然游戏改编的《信条》不像怪兽哥斯拉,提供不了老百姓想要的感官刺激和肾上腺素飙升,但二者同有“好莱坞大片”的标签,所以本质上和老百姓的关系都没有变化。

他用最浅显的类比举例,“如果说《刺客信条》和《哥斯拉》有共性,那么就是‘宝马、奔驰和奥迪’。”抖音上营销创意,标签为这三个的用户,可能已经是这三个品牌的用户,也可能只是潜在用户,但这都表示了一个结论:他们的消费力在线或者审美力在位。这是观众更可能走进电影院看大片的基础。

电影营销在流量时代就是大数据加观众行为心理学。概括就是安玉刚反复强调的一个词“精准化”,营销已经不再是知道的人越多,票房越好,关键是“细分目标受众,针对需求痛点营销。”

2016年,影行天下在营销《反贪风暴2》的时候,只有200万的预算。安玉刚集中力量做了一件事,“用一半的钱在《今日头条》上主打‘打大老虎’的标签,这表示如果有用户点击过关于贪腐的新闻,就会接收到电影的信息,这才是观影主力。”

当然,前提是搞清楚自己卖的是可乐、咖啡还是矿泉水。比如,爱情片的标签会是什么?安玉刚提供了两个参考,“口红”、“微整形”。

当电影面临突然定档,宣发没有时间一次一次的去触发用户,并和用户对话,也可以采用更极致的方式。比如日活6亿的抖音上,如果以前是两一个月发十条宣传片,现在也可以一天发布十条,每条视频的文字标签不同,便可以指向不同类型的用户。电影营销,唯快不破,如果第一天没有人看你的电影,第二天就可能没有多少排片了。当年安玉刚把周杰伦作为《惊天魔盗团2》的最大卖点,在周杰伦遭遇凡客陈年炮轰后,影行天下立刻决定把电影的MV第一时间上线。

这个国庆档,《万里归途》定档突然,营销人员的一腔热情化为抖音200多条短视频,集中在上映前后十天左右爆发,效果不错,多条点赞破百万。

不同于微博还是粉丝的阵地,短视频平台更直面大众。主力阵地在抖音做影视营销的君屹影视总经理张旸算了一笔,点赞数百万,播放千万上亿,这相当于什么当天刷过抖音的人都可能看到过这条视频。

试问,有多少人是被“张译手举护照的那条点赞量数百万的《万里归途》短视频带进了电影院的?”

经历过纸媒时代买版面,也经历过微博崛起后的借势宣发,现在又在短视频平台抢注意力。安玉刚有一套自己坚持的方法论。当年《失恋33天》成功于营销逻辑的转变,“不是我有什么就给你什么,而是找到你,你想要什么我给你什么。”

这套“精准化营销”的逻辑,在时间紧,钱包小,注意力更稀缺,任务更重的电影营销当下,听上去是不错的打法。无需铺量全民狂欢,在大数据的框框内,关门捉“狗”,更快拿住观众。

B面:匮乏至极的营销创意

|套路千篇一律

内娱电影营销发展至今,已不是单纯的资源比拼、流量战争和数据KPI了。数据或许只能是行业内部的狂欢,对于审美不断提高的观众来说,对营销提出了严苛的考验:高票房和烂口碑的反差,不仅打脸了创作者,也打脸了营销者。

2019年元旦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上映,上映前的营销思路主打“一吻跨年”,物料也围绕情侣跨年主题,同时,抖音上一条备忘录视频大火,内容为“2018最后一晚去电影院和喜欢的人看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,配音为“你打算什么时候去见那个超级想见的人啊”。被骗进电影院的观众,抱着爱情片的期待,结果发现是一部晦涩难懂的文艺片。上映首日该片的猫眼评分跌至2.8。但是这条热搜的视频播放量达1.7亿,猫眼显示热搜之后想看人数大幅增长,最终预售票房破2亿元。

这大概就是电源营销不堪的B面,内容装瞎跟风、同质化到反噬自己。

2017年末《前任3:再见前任》上映时,正值短视频平台抖音的爆发期。女主边哭边吃芒果的片段、男主假扮孙悟空告白的名场面、手势舞挑战、拍一些哭的视频模仿经典片段、座位排成心形、只卖单号座等等,主演视频互动……在短视频营销中心一举成功,拿下当年的爱情片票房之冠,19.4亿。

此后营销搞话题惯常的套路便是:其一,在微博或者短视频平台建立官方账号增加知名度;其二同时推出电影主题曲作为背景音乐;第三,是通过对影片中经典片段通过演绎来获得话题热度。

请问观众审美疲劳吗?

看看《西虹市首富》的“燃烧我的卡路里”、《超时空同居》的“土味情话”大打折扣的营销效果就知道了,就连《银河补习班》《烈火英雄》玩的都是“哭片”营销这一套。而这所有的一切,则都是来自2011年《失恋33天》当年在微博玩剩的招数。变的只是营销平台渠道,不变的是营销方法和高票房。

从微博到短视频平台不变的套路确实千千万。

自带流量的明星集体刷脸打造话题是为其一。《我和我的祖国》发起“歌唱我的祖国”活动时,众多明星的带领下,民众自发加入,最后得到近50亿的播放量。《我和我的家乡》的宣传里,各地KOL制造了诸多话题造势,“新疆134岁奶奶追星佟丽娅”、“河南拖拉机组队回应比牛慢”。

是的,抖音还和微博学会了一招——热搜,来增加电影的曝光度。再一种就是“某某挑战”了。《超时空同居》的土味情话挑战,《八佰》发起的“八佰变装”挑战,《流浪地球》的“手推地球挑战赛”,还有充分开发运用BGM,用电影主题曲为票房“带货”……这一切的数据漂亮极了,流量已然爆炸的时代,只见各家营销战报上,榜单数据独自红的热闹妖娆,营销却做的越来越不好看,更难重现11年前《失恋33天》营销的全民联动盛况。

《失恋33天》的营销经典还可以复制吗?

当年负责该片全案营销的影行天下总经理安玉刚今日对「文娱春秋」直言:“很难了,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不存在了。”

安玉刚解释,当年的舆论环境处于开心网的末期、微博的初期,资讯也并没有爆炸,大家难得有一个表达的空间,非常愿意感同身受的参与并分享话题。作品本身又能勾起来每个人身上的痛点,很容易引起情绪波澜。拍一些哭的视频、座位排成心形、只卖单号座等等,今天大部分爱情片玩的招儿,当年的《失恋33天》都用过。

第一次吃螃蟹的是勇士,跟风者则就是“抄袭”的勇士了。如果当年《失恋33天》是哭湿了多少纸巾,现在可以是哭湿了多少口罩。

|“小猪佩奇身上纹,掌声送给社会人”

《失恋33天》的营销为什么可以出圈?

从电影本体出发,用每个人有温度的故事,去做有感情的表达,生发有质感的内容,实现与大众的情感共鸣。

这样的案例还是可以列出来一二。

不管是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中的那句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,还是《你好,李焕英》里妈妈说出的那句“我的女儿,只要健康快乐就行了”,说到底,他们都观照到了大千世界里为生活努力前行的普通人,以及大家拥有的真实情感。

如果说电影上映前“贾玲沈腾王牌兄妹欢笑开年不停歇”通过明星效应预热到喜剧市场;“80年代母女合影”“爸妈服饰穿搭大赛”开拓了中青年观众;贾玲与直播网红互动吸引到了年轻观众——用细分市场吸引到了不同的受众,那么真正的王炸在第二轮的营销。

新版海报“大年初一,笑顺爸妈”打了孝顺牌号召全家观影;接着一改之前的“喜剧”与“笑点”宣传,开始主打“催泪”和“感人”。“你有多久没有抱过妈妈了”“妈妈原来什么都知道”“记忆中妈妈年轻时候的样子”“看李焕英把口罩哭湿”“贾玲张小斐的神仙友谊”等新闻连续登上热搜。这还不够,该片营销接着又上了年轻人们主力的《奇葩说》和中老年观众为主体的《王牌对王牌》。

等到电影上映中后期,贾玲的笑点又回来了,“票房过30亿就瘦成闪电”“票房过40亿再胖回来”,在你以为她只会笑的时候,她又各城路演鞠躬致谢观众,并致敬现场的每一位母亲。这谁受得了啊?观众心里拿捏的稳稳的,文化输出如自来水一样duangduang的。此时再看“看李焕英不哭挑战”,硬核啊。层层递进的情绪,观众不仅意外惊喜,更会自主口碑传播。

如此国民度的渗透,近些年还有一部小成本,2019年春节档的《小猪佩奇过大年》。

负责全案营销的是禧优传媒。总经理刘宏回忆,“导演张大鹏为自己的首部故事长片拍的短片《啥是佩奇》当时成为刷屏爆款,那个经历非常难忘。《啥是佩奇》源于中国移动和这部贺岁电影的一个合作,核心是情感营销。春节之时,回家过年成是当时的社会情绪焦点,短片讲述现实社会普遍的家庭问题——长辈留守的孤独与思念。佩奇在短片中就成为了打通这个问题的神助攻,也在无形中联结了老人和孩子的世界,真正做到了‘一家三代合家欢,内容和情感天时地利人和。’”

虽然仅有短短8分钟,但瞬间打动千万国人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的情感诉求,《啥是佩奇》的一夜爆红。小猪佩奇IP的版权方Entertainment One总裁曾在社交网站上透露:《啥是佩奇》发布24小时内,2天内点击量15亿次之多。片尾那个重工业风、硬核版的“粉红佩奇”震撼了大众,大家更为其缔造者、那个皮肤黝黑的耿直爷爷所感动。

投身电影行业之前,张大鹏就是干创意广告的。用他的话说就是——没钱“买热搜”,只能靠老本行,拍东西。

创意终究不会错付,如愿上了热搜。

从电影营销的角度来看,《啥是佩奇》做到了以文化为卖点或手段来营销产品和服务的传播活动:文化卖点是手机、春节礼物和回家过年;《啥是佩奇》是促销《小猪佩奇过大年》的文化形式;农民外出经商打工的特定社会背景下,爷爷手工打造的形似粉红色小猪佩奇的“硬核鼓风机”则是最独特的文化符号;爷爷与孙子的对话还反映了“中国家庭伦理文化、中国生肖民俗传统文化和西方影视动画文化”等的文化包容。

分析至此,再看这部电影长片的票房,似乎都没有必要和意义了,(最终1.2亿,作为低成本儿童电影已算可观),独立成章的娱乐营销作品《啥是佩奇》就完成了一个“传奇”。这是营销的力量,更是文化的力量,也是老王们期待的电影营销创意勃发的B面。

撰稿|三二七

策划|文娱春秋

(编辑:财气旺网 - 财气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